显示标签为“见闻”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见闻”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日, 十一月 25, 2007

特殊服务

常常出差出门在外的朋友可能都在宾馆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喂,先生,请问需要特殊服务吗?”不用说,就知道是对方是干什么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回答就是件很能够体现水平的了。想起了一个同事的真人真事:在青岛一家旅馆内,晚上休息时接到来电——

“先生,请问需要特服么?”
“嗯……都有什么服务?”
“什么服务都有~”
“那……能给订两张火车票吗?~”
“……”

星期六, 十一月 24, 2007

"Translate Server Error"

本周四下午从山西坐大巴回北京,途中经过了石家庄的高速服务区,见到了一条令人爆汗的翻译:

显然,这个餐厅的广告牌子是某位大哥用了一个不太稳定的翻译服务器来自动翻译的(应该不是Google翻译吧),而且原封不动地把服务器返回的错误信息放了上去。

星期一, 十一月 19, 2007

出差的见闻与遭遇

发点照片,片面地介绍一下此次出去的见闻。

这个月的12号,我和Log,我的同学兼同事兼室友一起出发前往徐州出差,临行前和驻留在北京的朋友们告别。


在北京站乘坐T63次列车去往徐州,可是没待几天我就被紧急单独调往湖南耒阳了。


电视台厕所里的提示告诉我嘘嘘时要面向背后,我很难做到。


作为一名GFun,对百度的这种“商业行为”自然很敏感,赶紧用手机拍下来。:P


C-COR光发器的工程师(左面高高的老伯)是北邮第一届的校友,他乡遇校友,啥也不说了——缘分啊~~


正好赶上当地出租车司机抗议油价上涨集体罢工,所以街上的“摩的”生意特别好。


好不容易挨到回北京,却还要等火车8小时,只好到当地的网吧消磨一下时间。


看了看系统配置,大跌眼镜——Windows 98,127M内存!难怪看电影都卡~


网吧电脑的系统时间是错的,害得我差点误了火车。还好火车也晚点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K600次列车上一睡觉的功夫就被人把出去前鞋子偷走了,留下一双破烂皮鞋!结果只好踩着它回的家,到现在想起来都恶心,给同学说大家都乐成一片。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坐火车时光看好手机钱包是远远不够的,这年头,唉……

添加评论。

第一次做商业代言

这次出差最意外的收获就是为新西兰一家食品厂做了形象代言,新西兰黄油。哈哈哈~

发表评论。

星期一, 十一月 05, 2007

【补记】我的新疆印象——第一次出差

工作已经三个月了,上个月到新疆出了差,这是鄙人头一次出差,也是头一次离家那么远,激动得不行,告诉了很多朋友。大家异口同声都说新疆是好地方,让我充满了期待。

一转眼一个多月就过去了,我也安全回到了北京。挺忙,一直没有时间写下新疆给我的印象,如果不写点什么真是有些遗憾。思路可能有些凌乱,我就想起什么写什么了。

1.出租司机爱聊天

别理解错了——不是像北京司机似的爱和乘客聊天,而是爱互相聊天——用的是出租公司给大家配的车载对讲机。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情况,反正我在乌市确实总会碰到出租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时不时的用对讲机和其他的哥们商量周末怎么聚聚的事儿。对讲机是单工的,必须你一言才能我一语,不能俩人同时说话,用它聊天样子挺好玩的。

2.计量全部用公斤

到了新疆,第一件事当然就是买些当地的葡萄瓜果啦!8月底正是瓜果下市的时候,我们刚在旅馆安顿好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集市去,那里葡萄品种超多,我们跟着有经验的同事选了小个儿的绿色马奶葡萄,好吃自不必多说,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无论大商还是小贩称量都是论“公斤”,比如葡萄就是“3块钱一公斤”,搞得我们很不适应。后来发现包括谈论体重也都要用公斤,我们内地人说自己体重160斤人家还要换算一下才能反应过来。新疆朋友也说他们很不适应内地“斤”、“两” 的叫法,曾经有人在内地饺子馆被问到“吃几两饺子?”居然别了半天没算出来,结果还是说“给我20个好了”。

从这点讲,似乎新疆更加国际化一些。

3.辣椒餐餐不能少

大家都知道四川、湖南人爱吃辣椒,但也许不知道新疆人也是餐餐离不开辣椒的。在饭馆点餐无论大鱼大肉还是清凉小菜,多则用辣椒做辅料翻炒,少则用辣椒丝点缀。反正我们还真没发现没有辣椒的菜。

新疆人说了:我们新疆人口重,一离不开盐巴,二离不开辣椒!

4.老板头像上招牌

这点很有意思,仔细观察会发现市场上的小门脸如果是以老板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哈米尔烤馕、莎娃古丽椒麻鸡等——我胡乱编的名字)、老板绝大多数都会把自己的大头照片也印在招牌上,与牌子上的汉文和维文交相辉映,特别好玩。也许是想强调一下“我才是这店的老板”吧?呵呵。

5.其实物价并不低

特别是餐饮。有的饭馆一个普通的鱼香(牛)肉丝就要22块,简直比北京都黑。还好不是我们自己付钱吃饭……

6.人口构成似深圳

这不是我自己杜撰的。关于人口构成的具体数据在统计局那里不在我这儿,但就我的观察而言,接触的人除了维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外,向上倒三代就发现老家是哪里的人都有——陕西、河南、四川……最搞笑的是当地电视台的局长还是天津杨柳青人,跟我老乡!嘿嘿,冲这个也得多喝几杯新疆酒:D

7.见面先喝三杯酒

酒席没少参加,但无一例外上来大家都要先干三杯白酒,而且没有低于50度的!我可不是能喝的主儿,甚至以前都没喝过白酒,就连大学散伙饭也只是喝喝啤酒而已。但这次实在是驳不开面子,跟着大家咣咣灌白酒,搞得我人生第一次喝醉酒。滋味虽不好受,但也可以看出新疆人的豪爽。

台长感慨说:在新疆,不喝酒就交不到朋友,没有朋友就办不成事,所以,不喝酒就办不成事。

8.时间相差两小时

新疆在我国的最西部,平均时差与内地大约两小时。那里的公司、企业、单位都是早上九、十点上班,晚上七、八点下班,过着比内地“慢两小时”的生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为了适应生物钟,干脆就不使用北京时间,而使用新疆时间,那样的话作息时间就和我们基本一样了。所以,去新疆办事的话,一定要把“时间”问清楚,到底是哪里的时间。

9.水果水果顶呱呱

我不是善于辨别水果的人,分不清葡萄有多少种,但是就算再不懂我也懂得新疆葡萄好好吃啊~~在葡萄的产地买自然便宜又新鲜,吃得我爽得不得了。抽空就上街买几公斤葡萄吃,吃得我回北京后根本都不想再吃了。

10.不说“猪肉”说“大肉”

在新疆生活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大家都知道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在新疆生活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民,汉民又是吃猪肉的。为了照顾穆斯林的感受,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的磨合,现在大家约定俗成都把猪肉称作“大肉”,而且只在门口标有“汉餐”标志的餐厅才有供应。

新疆餐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真的,一类是汉餐,门口的招牌一定会写明的。如果一不小心到清真餐厅点了“大肉”估计会被人打的,注意点哦。

11.去北京不如出国

看着很奇怪吧?其实想想看一点也不奇怪:新疆西面就是中东那几个国家,到达喀什后可以很容易的办理出国旅游。要是想到北京旅游呢?首先要坐一天半火车,其次还要带足银两应对北京衣食住行的高额消费。很多情况下,出国甚至比来北京便宜些。

12.茫茫戈壁不见人

如果坐火车进疆的话,在能看到天山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能看到茫茫的戈壁滩。不是想象的那种平坦的,而是好像小土丘一般的,深褐色的,没有任何植物,一个接着一个,连成了好大的一片;不是想象中几十、几百平方公里的大,而是坐着火车从早上开到下午,而眼前景色还是没有变化的那种大。如果从戈壁的腹地步行出发,天知道能不能活着走出去。

13.见到了久违的街机

是男生就玩过街机,没玩过街机的就不是男生!

在新疆的小镇上,我又看到了久违的街机,街头霸王、雪山兄弟……平时只能在电脑模拟器上玩的游戏,现在居然又可以站着玩啦!吼~吼~吼~

14.昼夜温差确实大

还隐约记得高中地理课本上讲:内陆地区由于缺少比热(还记得这个物理概念么?)大的水,所以昼夜温差会很大;也听说了新疆“一天有四季”的说法。但当我中午被太阳逼得躲在只有几片叶子的树下“乘凉”,而晚上又四处找毛巾被“取暖”时才真正体会到新疆的个性化气候。

15.收费人员热情招手

在内地过高速收费站的时候,收费人员除了收钱以外几乎看都不看司机一眼,新疆收费站却好像有热情服务的相关规定。虽然我能感觉到他们收费人员比较不情愿,但是每个人还是必须在收费过后向司机招手再见。反而是司机同志们爱搭不理的,挂上档就走。

谁有机会路过新疆高速收费站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哦,到时别忘了还给人家一个微笑:-)